正在阅读:阆中:留住历史印记 做强文化旅游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南充新闻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阆中:留住历史印记 做强文化旅游

转载 admin2017/01/06 01:18:57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四川新闻网南充频道综合 作者:南部印象 60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在阆中市召开的纪念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命名30周年座谈会上,专家学者就古城保护发展献计献策

留住历史印记 做强文化旅游

古城新貌。 邓永红 摄

2016年12月29日,阆中市召开纪念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命名30周年座谈会。数十名巴蜀文化研究学者抚今追昔,为阆中古城保护和旅游发展贡献心智。

据介绍,1986年12月8日,《国务院批转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文化部关于请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报告的通知》公布了获批的38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阆中名列其中。

谈申报 一波三折终扬名

阆中市老促会会长、原阆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明奎在当天的会上作了专题发言。王明奎是阆中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也是阆中古城保护的推动者之一。

为了这次座谈会,王明奎特意准备了一份长达16页的手写发言稿,对当年阆中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台前幕后的艰辛历程、阆中古城保护在当时面临的困难作了详细披露与回顾。

王明奎介绍,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时阆中主要作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软件资料的收集整理,二是硬件建设。软件资料主要包括古城历史资料、景点历史渊源,收集整理后形成文集和图集。硬件建设主要是疏通古城下水道,整治街面,对古城周边通济渠、新村路、北街等地进行环境治理,同时建设古城周边景区景点,包括锦屏山、滕王阁等。

“申报工作一开始并不顺利。”王明奎说,阆中有什么历史、有什么文化,除阆中本地文化人外,外地的人并不感兴趣,甚至很多人连“阆”字都不认识。一些人士认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既无必要,更无可能。

但阆中人锲而不舍,相关人士先后找北京、成都相关部门、专家学者据理力争,推介阆中的历史文化。据《阆中县志》载:1984年4月,四川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派人来阆中审查《阆中县城乡总体规划》时,认为阆中历史文化悠久,境内文物遗存极为丰富,县城格局和民居院落保留着唐宋时期风貌,提出将阆中列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

同年5月,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和文化部联合发文,要求各省推荐上报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阆中的历史风貌、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文字资料和图片被编印成册,向上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85年9月17日,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和文化部在北京举行专家、学者论证会,提出40多个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候选城市。

1985年12月21日至25日,时任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规划局处长王景慧、时任文化部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郭旃率考察组专程来阆中实地考察,认为阆中符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标准。

1986年2月,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文化部将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推荐名单报请国务院审批。同年12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38个城市为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从此,阆中古城的古街、古巷、古院落走进世人的视野。

以此为契机,1987年11月22日至25日,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城市规划司、文化部文物局和中国青年出版社联合在阆中召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编辑讨论会。6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派代表参加会议。同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文化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在阆中召开“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学术讨论会”,会议肯定了阆中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和在规划保护上所做的工作。

郭旃还以《阆中的名城保护模式》为题发表论文,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新华社和27家中外报刊先后转发、登载了阆中名城工作和城乡建设工作相关的文章和照片。天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等院校先后来阆中考察,发表了不少有影响的文章。

1991年1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政府撤销阆中县,设立阆中市,阆中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如今,阆中古城已名扬天下,成为南充、四川乃至中国的一张名片。

古城旧貌。

谈保护 留住古城历史印记

会上,阆中古保办副主任邵大庆作了《着力名城保护 凸显历史传承》的专题发言,回顾了近年来阆中在古城保护上的一系列探索以及取得的成绩。

邵大庆介绍说,30年来,阆中通过立法,让古城保护的制度保障更加完备。2004年,在成功争取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后,该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出台《阆中市<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实施细则》,明确了保护范围和规划目标。并组建成立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全面落实古保、规划、住建等21个部门(单位)的管理职责,全面落实古城保护机构、人员和经费。

为了更好地保存历史印记,该市为古街巷、古院落以及古城整体格局全部建立了图文和视频档案,对历史建筑实行挂牌保护,全面整治古城地下管网,对古城内修缮、复建或改建项目进行严格审批、严格监督、严格管理,确保古城建设项目的品位和质量。在古城内全面实行步行街管理,全面规范古城经营业态,全面实施古城风貌整治,先后拆除不协调建筑30万余平方米,古城面貌焕然一新。

2002年以来,该市在反复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了政府南迁工程,积极鼓励城区企业退城入园,为古城保护开发腾出了空间。坚持“修旧如旧、仿古如古”的原则,大力实施古城保护提升工程,努力把每一座建筑都建成耐得住看、经得起品的文化精品。尤其是2013年,该市借助古城创5A和举办国际文化旅游节的契机,累计投入近30亿元,复建了道台衙门、文庙、北街牌坊、西城门楼等标志性景观,改造提升了20多个特色文化古院落,打造出丝绸工艺、古玩字画等5条特色街区,古城的原真性、完整性显著提升,古城特色更加鲜明。

阆中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李文福认为,阆中古城30年来的实践表明,名城要根据自身的城市特征和发展优势,在满足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前提下,积极谋求经济的持续和稳定发展。

■相关链接

专家学者谈古城保护

四川师范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兼总规划师 李小波

要站在中国乃至世界的高度观察阆中、研究阆中、规划阆中。一定要把阆中放在嘉陵江流域来研究。阆中作为嘉陵江流域的重要节点,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放眼全球发展文化旅游。

著名巴蜀文化学者 袁庭栋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每一条街巷都有太多记忆和故事。 历史是不可复制的,要尊重历史,恢复重建更要谨慎。

一座城市要发展, 肯定需要改造,要兴建高楼大厦,但我们应该保留那么几片, 让后人能够看看他的老样子,这些是我们文化的根,不应该粗暴地拔掉。建议开展一次“我为阆中干什么、我为阆中留什么”的大讨论。留住文化的根,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同时建议修建“先贤馆”,记录阆中籍和在阆中工作、 生活过的名人轶事。

阆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周毅

古城完好的风貌格局是历代阆中人精心保护的结果,应倍加珍惜。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资源,对一座城市而言, 留得住历史文化的根脉, 才能赢得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未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阆中各界更加珍惜古城留存下来的历史记忆, 更加感受到古城核心资源对于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阆中市响亮提出了 “建设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的奋斗目标。这一奋斗目标既契合世界经济发展大势, 又对接了省市对阆中的发展定位, 同时也是阆中特色发展道路的深化与延续, 必将带动古城旅游实现更大的跨越与提升。下一步,阆中将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按照“街巷休闲、院落度假、城外娱乐”的空间布局,做精景区品质,丰富度假产品,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古城品位。 让阆中这座千年古城充满文化的醇香。

民进阆中总支主委、 阆中市作协主席 袁勇

阆中的旅游优势是文化旅游而不是观光旅游。既然是文化旅游,那就得向世人亮出我们的历史遗存。建议进一步规范和强化保护开发意识。在古城保护中,全市人民必须上下齐心,统一认识,规范保护开发意识。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提高社会各界及全市群众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充分认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合理发挥政府在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协调、 监管作用。 对未遭毁坏的文物点要进行抢救性保护, 对古城周边遗存应建立古城历史遗存实物保护机制。 同时传承和弘扬阆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充日报 邓斌)

原标题:留住历史印记 做强文化旅游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